
SD卡MBR的位置和硬盘也差不多,就位于第一扇区。MBR的组成我这里就不详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研究。MBR占用了446字节,剩下的66字节由PTE(分区表4*16,MBR模式只能划分4个分区)和分区的结束标志(0x55AA)组成。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修改这64字节的PTE来实现SD卡的分区。 下图为ff.c中对于分区表结构的定义,其实就和上面提到的文章里说的一样的啦。 ![]() 原理知道了,那就开始动手了! 我的Cube版本为6.2.1,芯片为STM32H743IIKx,软件包版本为1.9.0 首先是SD卡的配置 ![]() ![]() 然后配置一下FATFS ![]() 别忘了修改一下Stack的大小 (我只要使用FATFS就会把栈改的大一些) ![]() 好了,现在就可以生成代码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fatfs.c中 添加以下代码 ![]() 分区的关键函数就是f_fdisk,由于我只使用了一个物理磁盘,所以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直接传递了一个0,当然也可以通过以下代码来获取物理磁盘号(在ff.c的f_mkfs函数中)。 ![]() 第二个参数用来传递分区的容量分配信息, 我所使用的是256G的SDXC,这里把它分成了64G(0x07726000*512B)和192G (0x1657200*512B)。 第三个参数传递工作缓存地址,注意缓存大小不要小于_MAX_SS。 剩下就是编译烧录,等程序运行到主循环之后,把SD卡拿出来插上电脑,就可以看到分区完成啦 ![]() 最后我把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坑也分享一下 1、cube6.2.1生成的SD初始化函数中,需要手动添加HAL_SD_Init() ![]() 2、我一开始分区设置为128G+128G,在使用f_mkfs对第二分区进行格式化时,出现了错误,debug后发现在以下位置出现问题 ![]() 这段代码意思是分区的起始地址不允许超过分区容量的一半,通俗说就是多分区时,前面的分区不允许超过总容量的三分之一(大概范围),不然就不许你初始化(大概是嵌入式FATFS的限制吧)。其实使用f_fdisk后,就已经完成了SD的分区了,到此为止是没有上面所说的那个分区容量大小的限制的。不过为了能够更好地看到效果,我直接在分区之后对两个分区进行了格式化,所以就改成了64+192的组合。 ———————————————— 版权声明:balibala |
【有奖体验】STM32Cube通过Clang/LLVM支持进一步简化代码开发
STM32CubeMX应用结构选择指南
经验分享 | STM32CubeMX 生成时钟获取函数的分析
兔哥的最强U5图显【000】——U5G9最小系统绘制
兔哥的ST67——【000】ST67模组订购
基于LORA的环境感知系统
经验分享 | 使用CubeMx配置NVIC时为何不见子优先级?
经验分享 | 三个 ADC 同步模式配置以及 CubeMx 错误配置的解决方法
兔哥的边缘AI【001】——DIY-STM32N6全IO扩展板
兔哥的BLE【002】-WB09最小系统板PCB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