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黑皮男 于 2017-5-24 19:29 编辑 基本情况: 手上已经有了好几块STM32,NUCLEO_F303,NUCLEO_L073,NUCLEO_L476,NUCLEO_F412。感谢社区,收集了这么多板子,满满的幸福感啊。之前也通过串口和NUCLEO进行了交互,但是在后续调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很多,经常死机。由于当时码代码水平有限,也就只能那样了,随着逐渐的深入学习码代码,相比之前来说,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了,也能更容易的理解各位大咖写的代码了。现在再来发表一片试用的帖子,这次不是使用一块板子,而是两块,L073和L476。所搭建的代码同时支持这两块开发板,实现了串口命令行。先来张效果图 ![]() 代码结构: ecode |-common |-drivers |-library |-OS |-FreeRTOS |-platform |-targets |-TARGET_STM32L0 |-BSP |-CMSIS |-common |-NUCLEO_L073 |-STM32L0xx_HAL_Driver |-TARGET_STM32L4 |-BSP |-CMSIS |-common |-NUCLEO_L476 |-STM32L4xx_HAL_Driver |-user 以上列出了主要的代码目录,借鉴了一下mbed,整个target来决定目标板。target目录主要是对不同的目标板进行封装,然后提供统一的接口函数。 所有平台相关的代码都在platform目录中,目前实现的功能有命令行,pwm,serial,timer,platform_driver。像mbed这样的软件平台提供的接口函数很友好,所以这里也借鉴了一下,例如pwm功能,有period_us,period_ms,period_pulsewidth_us,period_pulsewidth_ms这样的接口,对于使用很方便,虽然都是借鉴,但是这也是一种进步,看的多了,也就慢慢会写了,以后就会慢慢行程自己的习惯。 此外不得不说,前人都趟过不知几遍浑水所总结的经验,真的没有必要自己再从头走一遍,拿来用,这样才能更快的完成新功能,这次所完成的命令行是基于双向量表来完成的,这里借鉴了一下linux平台下的list实现方法,真的是太经典了,自己之前写了一些简单的链表结构,感觉很混乱,还是大咖们写的经典啊。 命令行的实现: 命令行其实就是对一串字符串进行解析,然后根据解析的结果找到对应的函数并执行。这个就是最基本的思路。 实现命令行可以分解成,字符串输入,字符指令和参数解析,命令匹配和执行这几部分。 先看一下命令行的结构体,
接下来看一下命令匹配部分,(又开始贴代码了 ![]()
完整的代码放到了github上了http://github.com/ArnoYuan/ecode,有点大,就不上附件了,剩下的代码也不一一介绍了。 非常感谢QianFan (相关gcc+makefile编译的帖子https://www.stmcu.org.cn/module/foru ... 53&highlight=ubuntu,虽然是在ubuntu环境下编译,但是windows也可以搭建出linux的编译环境,需要交叉编译工具gcc,git附带的linux命令行和mingw的make),参考了其相关的帖子,支持了gcc+makefile编译,同时也能够使用printf,只不过nano.specs目前还不能使能,虽然我的makefile写的不怎么样,每次都会重新编译,但还是能用的。 |
这个还是有的,只是简单的回显,没做过多处理
其实uboot已经支持stm32了,可以弄一个
可以 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