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IIC(也叫I2C,其实都是一样的)通讯,是一种最简单的通讯协议。在学习STM32时第一个接触的就是串口USART通讯协议,接下来就是IIC通讯协议了还有的就是SPI协议,SPI我们下一章再说,这一章就说说IIC吧。很多模块都用到过IIC通讯,最常见的就是4针的0.96寸OLED显示屏,当然啦在学习STM32是我们一般最先接触到就是通过IIC来与EEPROM进行通讯,但是本章我们只讲协议本身。 + }- | C4 b. Q# A 一、 IIC 简介 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是一种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它是由数据线 SDA 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在CPU与被控IC之间、IC与 IC之间进行双向传送,高速IIC总线一般可达 400kbps 以上。8 i( U* M* _0 S0 E7 A IIC 总线在传送数据过程中共有三种类型信号, 它们分别是:开始信号、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 开始信号:SCL 为高电平时,SDA 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开始传送数据。 结束信号:SCL 为高电平时,SDA 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结束传送数据。( X% x" c; n+ T& g" H- W* R 应答信号:接收数据的IC在接收到8bit数据后,向发送数据的IC发出特定的低电平脉冲,表示已收到数据。CPU向受控单元发出一个信号后,等待受控单元发出一个应答信号,CPU接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继续传递信号的判断。若未收到应答信号,由判断为受控单元出现故障。这些信号中,起始信号是必需的,结束信号和应答信号都可以不要。' v1 a) X* c- i% n' P 3 ~+ Y* n; W) l) f2 N
![]() 8 d- i s2 f: n) F IIC使用 SDA信号线来传输数据,使用 SCL信号线进行数据同步。SDA数据线在 SCL的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位数据。传输时,SCL为高电平的时候 SDA 表示的数据有效,即此时的 SDA 为高电平时表示数据“1”,为低电平时表示数据“0”。当 SCL为低电平时,SDA的数据无效,一般在这个时候SDA进行电平切换,为下一次表示数据做好准备。每次数据传输都以字节为单位,每次传输的字节数不受限制。 如果我们直接控制STM32的两个GPIO 引脚,分别用作 SCL和SDA,按照上述信号的时序要求,直接像控制 LED 灯那样控制引脚的输出(若是接收数据时则读取 SDA电平),就可以实现 IIC通讯。同样假如我们按照 USART的要求去控制引脚,也能实现 USART通讯。所以只要遵守协议,就是标准的通讯,不管您如何实现它,不管是ST生产的控制器还是ATMEL生产的存储器, 都能按通讯标准交互。 由于直接控制 GPIO 引脚电平产生通讯时序时,需要由 CPU 控制每个时刻的引脚状态,所以称之为“软件模拟协议”方式。相对地,还有“硬件协议”方式,STM32 的 IIC片上外设专门负责实现IIC通讯协议,只要配置好该外设,它就会自动根据协议要求产生通讯信号,收发数据并缓存起来,CPU只要检测该外设的状态和访问数据寄存器,就能完成数据收发。这种由硬件外设处理IIC协议的方式减轻了 CPU 的工作,且使软件设计更加简单。 : i- j; ~4 H# t) d) M, O) X 二、 软件模拟协议1.IIC初始化函数功能:配置IIC的时钟线和数据线
, e& Z) g3 R$ m: A2 C
![]() 因为是软件模拟IIC那么我们选择IIC通讯的引脚就相对来说说比较随意,具体使用的引脚可查阅《STM32F1xx 规格书》,以它为准。这里我们就选择PC11、PC12作为IIC的数据和时钟引脚。设置为推挽输出即可。 3 {# F+ ?9 d$ y8 z+ d7 B8 m 2.起始信号功能:CPU 发起 IIC总线启动信号
起始信号产生后,所有从机设备就开始等待STM32紧接下来的从机地址信号。在IIC总线上,每个设备的地址都是唯一的,当主机广播的地址与某个设备地址相同时,这个设备就被选中了,没被选中的设备将会忽略之后的数据信号。根据IIC协议,从机地址可以是 7位或10位。在地址位之后,是传输方向的选择位,该位为 0时,表示后面的数据传输方向是由主机传输至从机,即主机向从机写数据。该位为 1时,则相反,即主机由从机读数据。% W+ K7 g+ G. q2 Y8 X7 M" h ! T1 z" G+ Z" l( p, ? 3.等待应答信号 功能:CPU 产生一个时钟,并读取器件的 ACK 应答信号
该函数用于 STM32 作为发送方时,等待及处理接收方传来的响应或非响应信号, 即一般调用前面的 IIC_SendByte 函数后,再调用本函数检测响应。8 R( f- B3 n+ w, J STM32控制 SDA 信号线输出高阻态,释放它对 SDA的控制权,由接收方控制;控制 SCL 信号线切换高低电平,产生一个时钟信号,根据IIC协议,此时接收方若把 SDA 设置为低电平,就表示返回一个“应答”信号,若 SDA 保持为高电平,则表示返回一个“非应答 ”信号;在 SCL 切换高低电平之间,有个延时确保给予了足够的时间让接收方返回应答信号,延时后使用宏READ_SDA读取 SDA 线的电平,根据电平值赋予 re 变量的值;函数的最后返回 re的值,接收到响应时返回 0,未接收到响应时返回 1。当 STM32 作为数据接收端,调用 IIC_ReadByte函数后,需要给发送端返回应答或非应答信号,此时可使用 IIC_Ack及 IIC_Nack 函数处理,该处理与 IIC_Wait_Ack函数相反,此时 SDA线也由 STM32控制。 ; ]+ X" H' N; Z3 o7 t 4.应答信号% B$ @# n, M/ V* W7 E 功能: CPU 产生一个 ACK 信号//CPU产生一个ACK信号# ^( |8 F0 G$ L# }7 l
IIC的数据和地址传输都带响应。响应包括“应答(ACK)”和“非应答(NACK)”两种信号。作为数据接收端时,当设备接收到 IIC 传输的一个字节数据或地址后,若希望对方继续发送数据,则需要向对方发送“应答(ACK)”信号,发送方会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若接收端希望结束数据传输,则向对方发送“非应答(NACK)”信号,发送方接收到该信号后会产生一个停止信号,结束信号传输。 代码的具体流程就是:根据要返回“应答”还是“非应答”信号,先准备好 SDA 线的电平,IIC_Ack函数中把 SDA 线设置为低电平,表示“应答”信号,IIC_Nack 函数中把 SDA 线设置为高电平,表示“非应答”信号;控制 SCL 线进行高低电平切换,产生一个时钟信号,在 SCL 线的高低电平之间加入一个延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通讯的另一方接收到 SDA信号线的电平;在 IIC_Ack 函数的末尾,响应信号发送结束后,重新把 SDA 线设置为高电平以释放总线的控制权,方便后续的通讯。6 z% v: N' ^/ S* L/ v' m6 ^ @ % v: t5 Y K" O/ n, j- F- Y* W 5.停止信号6 g+ n3 V* t; S5 C9 o' E. T 功能:CPU 发起IIC总线停止信号
停止信号直接看是时序图就可以搞定了,在SCL和SDA都为低电平的情况下,首先把时钟线SCL拉高,再把数据线SDA拉高,IIC就会结束传输了。& u* W% _+ |8 N 以上就是软件模拟IIC协议了,在平时的应用中我们实际上不需要掌握这些具体的代码,只要知道IIC协议的过程原理就行了,因为一般来说我们用的都是别人写好的代码,我们只需要会用就可以了,如果你的代码和我这些有出入也没有关系,只要能正常通讯即可,当然如果你的设计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显示不正常,我们首先考虑的也不是底层协议的问题,而是你代码的其他问题。4 R5 \+ S& Y8 ^# \ 6.IIC发送字节 功能: CPU向IIC总线设备发送8bit数据7 E0 x' Z4 Z, B& Q' k- W: R
该函数以其输入参数作为要使用IIC协议输出的数据,该数据大小为一字节。函数的主体是一个8次的 for 循环,循环体执行一次将会对外发送一个数据位,循环结束时刚好发送完该字节数据。步骤分解如下: 首先程序对输入参数Byte和 0x80“与”运算,判断其最高位的逻辑值,为 1 时控制 SDA输出高电平,为 0则控制 SDA输出低电平;接下来延时,以此保证 SDA 线输出的电平已稳定,再进行后续操作;之后控制 SCL线产生高低电平跳变,也就是产生 IIC协议中 SCL线的通讯时钟;在 SCL线高低电平之间有个延时,该延时期间 SCL线维持高电平,根据 IIC协议,此时数据有效,通讯的另一方会在此时读取 SDA 线的电平逻辑,高电平时接收到该位为数据 1,否则为 0;就这样一次循环体执行结束,Byte 左移一位以便下次循环发送下一位的数据;如次循环 8 次,把Byte 中的 8 位个数据位发送完毕,在最后一位发送完成后(此时循环计数器 i=7),控制 SDA 线输出 1(即高阻态),也就是说发送方释放 SDA总线,等待接收方的应答信号。& I0 j% v7 @3 h 7.IIC读取字节 功能: CPU从IIC总线设备读取8bit数据( N( ^- {7 K0 k, m
IIC_ReadByte 函数也是以 for 循环为主体,循环体会被执行 8次,执行完毕后将会接收到一个字节的数据,循环体接收数据的流程如下: J& Y8 }: D$ a/ U9 a( w 首先使用一个变量 value 暂存要接收的数据,每次循环开始前先对 value 的值左移 1 位,以给 value 变量的 bit0 腾出空间,bit0 将用于缓存最新接收到的数据位,一位一位地接收并移位,最后拼出完整的 8位数据;然后控制 SCL线进行高低电平切换,输出 IIC 协议通讯用的时钟;在SCL线高低电平切换之间,有个延时,该延时确保给予了足够的时间让数据发送方进行处理,即发送方在 SCL 时钟驱动下通过 SDA 信号线发出电平逻辑信号,而这个延时之后,作为数据接收端的 STM32 使用宏SDA_READ读取 SDA信号线的电平,若信号线为 1,则 value++,即把它的 bit0置 1,否则不操作(这样该位将保持为 0),这样就读取到了一位的数据;接下来SCL线切换成低电平后,加入延时,以便接收端根据需要切换 SDA 线输出数据;直到循环结束后,value 变量中包含有 1 个字节数据,使用 return 把它作为函数返回值返回。$ u# m5 K% Z; E# c( l3 G 3 Y2 ?* K" k' p4 o 三、 硬件协议 相对来说,硬件IIC直接使用外设来控制引脚,可以减轻 CPU 的负担。不过使用硬件IIC 时必须使用某些固定的引脚作为 SCL 和 SDA,软件模拟IIC则可以使用任意 GPIO 引脚,相对比较灵活。( l: u6 p8 d2 i7 g% y+ d& N STM32的IIC外设可用作通讯的主机或从机,支持 100Kbit/s 和 400Kbit/s 的速率,支持 7位、10位设备地址,支持 DMA数据传输,并具有数据校验功能。它的IIC外设还支持 SMBus2.0协,SMBus 协议与IIC类似,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管理中。/ i. {. r) i0 P) S3 E STM32 芯片有多个IIC外设,它们的IIC通讯信号引出到不同的 GPIO 引脚上,使用时必须配置到这些指定的引脚,GPIO引脚的复用功能,可查阅《STM32F1xx 规格书》,以它为准。$ a/ t* A) i0 B ![]() 0 y7 }7 j/ D% k IIC初始化函数
因为是硬件IIC直接使用外设来控制引脚,那么我们选择IIC通讯的引脚就比较固定,具体使用的引脚可查阅《STM32F1xx 规格书》,以它为准。可以看到PB6和PB7两个引脚可以作为IIC的通讯引脚,而且PB6为SCL时钟线,而PB7则为SDA数据线,并设置为开漏输出。' K+ n3 v f, K 这里为啥设置为开漏输出的方式呢? 这是由于使用的是软件模拟IIC方式,而IIC协议的 GPIO 必须的开漏输出模式,开漏输出模式在输出高电平时实际输出高阻态,当IIC该总线上所有设备都输出高阻态时,由外部的上拉电阻上拉为高电平。另外当 STM32 的 GPIO 配置成开漏输出模式时,它仍然可以通过读取GPIO 的输入数据寄存器获取外部对引脚的输入电平,也就是说它同时具有浮空输入模式的功能,因此在后面控制 SDA线对外输出电平或读取 SDA线的电平信号时不需要切换 GPIO的模式。 另外在硬件IIC协议之下,它的起始信号、等待应答信号、应答信号、停止信号都与软件模拟IIC协议之下的函数相同,在这里我就不重复说明了。 总结:IIC通讯协议很简单,在实际项目中我们不需要掌握具体的IIC协议代码,只要会用即可,作为最常见且常用的协议,我们最好能够背下来或者有所了解。现在IIC通讯不陌生了吧! ; h8 _( Q# i* T) i9 m % S: Z& E8 I5 T1 j: H! g 转载自: 果果小师弟( v1 \/ Y# Z; I0 _. T1 t, F9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