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使用stm32h743-Nucleo板做个基于DMA传输的SPI收发应用示例。选择SPI1,MOSI与MISO短接,通过DMA自发自收,分开启Cache和不开启Cache来配置演示,以供参考。 利用STM32CubeMx进行配置,生成基于ARM MDK环境和Cube库的初始化代码。 SPI1配置在双工主角色,数据位设置为16位。开启SPI的TX/RX的DMA请求。 [& |# I* H- W( Q% N' T ![]() 完成其它有关时钟、中断配置后,生成初始化代码并建立工程。 一、先不打开Cache。【屏蔽掉相关代码语句】 ![]() 我在主程序里周期性地修改待发送的数据,并使能SPI及DMA传输进行数据收发。 这里定义了两个内存数组用于数据的收发缓冲,分别是: ![]() 实验中我只各用到6个数据,并事先初始化。【对于验证而言,初始值是多少不重要】。 & a" ^2 U1 m! H, m _; U 添加相关用户代码。这里我没有开启DMA传输相关中断,这点可以根据需要开启。 ![]() 代码整理、调试完毕,看看结果。下面是通过打断点,在两个时刻的两幅截图。【注:接收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为0x24000020,属于AXIM RAM区】。 ![]() 不难看出,收发数据很一致,那我们接下来看看使用Cache的情况。 二、开启Cache时的情况。 / z5 i3 e; ]+ ~+ o ![]() 整个工作流程跟上面一样,在主程序里循环地触发SPI的DMA传输。因为开启了Cache,我们要注意数据一致性问题的处理。在主循环的修改发送收据操作后做了Dcache的清除和失效操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开启DMA传输中断,比方在传输完成中断里做Cache相关的数据更新与维护操作。整个用户代码跟上面不开启Cache时几乎一样,就最后多了一句跟Cache相关的代码。 ![]() 稍作整理、编译运行,看看结果。同样,下面是通过打断点,在两个时刻的两幅截图。【注:接收缓冲区起始地址是0x24000020,属于AXIM RAM区】。 " g. B V3 A5 Y0 D0 G! y8 l ![]() 从验证结果可以看出,发送、接收的数据非常地一致。 这里提醒下,如果开启DCache,对于会被Cache的数据缓冲区,其地址以及缓冲区大小须遵循32字节对齐的原则。所以,关于收发缓冲区的定义及初始化,开启Cache时跟不开启Cache稍有点差异。【下面的6代表代码中用到的六个16位半字数据】 % s5 N( Z! F2 R6 [; G5 c ![]() 好,整个示例就分享到这里,需要用到的代码都贴出来了。另外,当开启Cache之后,关于数据更新与维护我们也可以通过配置MPU来实现。# N/ m* `$ O* k: z. B: _' \- L 9 v# K6 ]' a6 D' w ! A# A1 v8 B1 I# \) q$ H . N- U7 P# O& I |
STM32硬件结构学习
STM32中BOOT的作用
STM32H7的TCM,SRAM等五块内存基础知识
STM32H7的TCM,SRAM等五块内存基础知识
简单了解一下STM32H7的BDMA
有奖预约 | STM32H7R7基于RT-Thread RTOS的智能终端GUI解决方案
【STM32H745I-DISCO】基于TouchGFX的工业控制器界面设计
STM32H745I-DISCO串口打印
【STM32H745I-DISCO】TouchGFX探索——3、触屏滑屏操作与中文显示
TouchGFX软件下载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