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本应用笔记介绍了适用于触摸感应应用的布线和结构设计准则。 与机械用户界面相比,电容感应界面的优势相当多。它们: ● 具有时尚的外观和风格 ● 易于清洁 ● 防水 ● 耐用 使用电容感应界面的应用越来越多。 设计这类界面主要难点在于确保各项目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本文档提供的简单准则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 1. 印刷电路板 (PCB) 2. 涂层和面板材料 3. 电容感应环境中其它所有项目 根据正在设计的应用,用户可能不必阅读本文档中的全部内容。阅读完包含主要电容感应准则的通用部分后,用户便可转到相应章节。例如,如果开发只使用投射式电极的应用,应首先阅读主要电容感应准则,然后直接转到介绍适合投射式电极设计的具体建议的章节。 表 1 列出了本应用笔记所涉及的微控制器。 ![]() 1 ST 的电容感应技术 意法半导体的 STM8 和 STM32 系列产品采用不同的电容感应技术。这些技术基于: ● STM8A、STM8S 和 STM8L 微控制器的 RC 采集原理。 ● STM8L、STM32 F0 和 STM32 L1 微控制器的电荷转移采集原理。 ● STM8T14x 微控制器的表面式 ProxSenseTM 采集原理。 ● STM8TL5x 微控制器的投射式 ProxSenseTM 采集原理。 注: ProxSense™ 为 Azoteq 的商标。 1.1 RC 采集原理 RC 采集原理以测量电极电容通过电阻的充电 / 放电时间为基础。触摸电容时,充电 / 放电时间时间会延长,因此可利用这种变化来检测手指是否接近。AN2927 中详细介绍了 RC 采集原理。 1.2 电荷转移采集原理 电荷转移采集原理利用了电容电荷 (Q) 的电气特性。在采样电容中反复对电极电容进行充放电,直到采样电容的电压达到给定阀值。达到阀值所需的转移次数表示电极电容的大小。 “触摸”电极时,电极中储存的电荷增加,因此采样电容充电所需的转移次数减少。 1.3 表面式 ProxSenseTM 采集原理 表面式 ProxSenseTM 采集原理与电荷转移采集原理相似,只是其采集过程完全由性能更强的专用硬件 IP 管理。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应用笔记 AN2970。 1.4 投射式 ProxSenseTM 采集原理 投射式 ProxSenseTM 采集原理测量从一个驱动电极转移到另一电极的电荷量。与电荷转移原理一样,其中也使用采样电容储存来自构成耦合电容的电极中的电荷,电极电容小于采样电容。当手指靠近时,因(两个电极间的)电介质发生变化,因此电容减小。结果,采样电容所需的充电时间延长,利用这种差异便可检测是否存在手指。 1.5 表面电容 当手指靠近感应电极时,电容发生变化。 回路通过以下电容之一形成: ● 通过用户的脚接地的电容 ● 用户的手与设备间的电容 ● 用户的身体与应用板之间通过空气产生的电容(类似天线) ![]() CX 是电极的寄生电容。 CX 由两个电容组成:第一个电容是指大地,此电容不太重要并且可以忽略;第二个电容是指应用地,其取决于 PCB 或电路板布线。后一个寄生电容包括 GPIO 焊盘电容以及电极走线与应用地间的耦合电容。 设计 PCB 和电路板布线时,必须尽可能减少寄生电容。 CF 是大地与应用间的反馈电容。它会对表面触摸感应应用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未与大地直接相连的应用。 CT 是手指触摸产生的电容,也是有用信号的来源。其参考点是大地而不是应用地。 测得的总电容是 CX、CF 和 CT 的组合,其中只有 CT 对应用有意义。因此,我们测量 CX 与 CT 之和并与 CF 并联,结果由以下公式给出:CX + 1 / ((1 / CT) + (1 / CF))。 1.6 投射式电容 当手指靠近感应电极时,电容发生变化。手指改变了介电性能。 传感器由两个电极组成: ● Tx,由输出模式下的端口驱动, ● Rx,位于与读取模式下的专用端口相连的回路中。 2 主要电容感应准则 2.1 概述 通常,表面式或投射式电容传感器由以下各层组成: ● PCB 基板 ● 一组铜箔制成的电极 ● 由有机玻璃或任何不导电材料制成的面板 ● 丝印层 ![]() 2.2 结构 2.2.1 衬底 衬底是承载电极的基底材料。 可以选择任一种不导电材料作为衬底,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 PCB 材料(如 FR4、CEM-1)、聚酯等丙烯酸树脂 (PET) 或聚碳酸酯。玻璃也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作衬底的材料。 注: 对于上述投射材料(技术),建议不要使用 (εR) 过高的相对介电常数。 很多情况下,电子应用中使用的衬底也适用于电容感应。特别注意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使用能保存大气中水分的材料(例如,以纸为基本成分的吸湿材料)。因为这些材料会导致εR(相对介电常数)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建议用按压或粘合的方式将衬底紧密地粘合在前面板上。如果衬底和面板之间存在湿气或气泡,则会导致灵敏度发生变化。事实上,如果衬底与面板彼此紧密贴合,可有效避免发生程度不同且难以预测的灵敏度丢失(当气泡直径大于 2 mm 时)。因此,以机械方式或使用适当的粘结材料将二者牢固粘合。 此外,也可以制造不依靠衬底的传感器。本文档将在独立的章节(第 2.2.7 节、第 3.5.3 节 和第 4.4.1 章)中介绍这类传感器。 ![]() ![]() 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使用柔性 PCB 或 FFC/FPC(b) 进行电路互连;如果整个应用的机械性能稳定,则它非常适合。此外,FPC 走线也将成为触摸传感器的一部分。因此,只要柔性电路板稍有移动,即使是几微米,环境的电容也一定会发生变化,并且可能非常明显,从而导致虚假触摸检测或灵敏度下降。将柔性电路板置于金属底架或其它信号附近,或置于存在噪声的电路上方,都可能导致问题(灵敏度损失或虚假检测)。 ![]() ![]() 完整版请查看:附件 |
CD00222015_ZHV6.pdf
下载4.16 MB, 下载次数: 1
兔哥的ST67——【000】ST67模组订购
STM32 GUI LTDC 最大像素时钟评估方法
【2025·STM32峰会】GUI解决方案实训分享1-对LVGL咖啡机例程的牛刀小试以及问题排查
OpenBLT移植到STM32F405开发板
为什么要先开启STM32外设时钟?
【STM32MP157】从ST官方例程中分析RPMsg-TTY/SDB核间通信的使用方法
【经验分享】STM32实例-RTC实时时钟实验④-获取RTC时间函数与中断服务函数
STM32 以太网 MAC Loopback 的实现
刘氓兔的64位入门挑战【1】——MP257芯片下单和硬件准备
刘氓兔的64位入门挑战【0】——MP257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