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M32CubeIDE 实用技巧之条件断点的妙用
实战经验 | STM32N6平台STM32CubeIDE下printfIO重定向到SWV-ITM
【NUCLEO-WBA65RI评测】Home Assistant 物联网心率计
经验分享 | STM32CubeIDE 实用技巧之如何生成静态库并添加到工程
STM32CubeIDE 实用技巧之条件断点的妙用
新版STM32Cube for Visual Studio Code开发体验
【P-NUCLEO-53L8A1评测】存在检测之动向追踪
STM32
STM32C071RBT6外部中断LED点亮熄灭
【2025·STM32峰会】GUI解决方案实训分享1-对LVGL咖啡机例程的牛刀小试以及问题排查
STM32CubeIDE 2.0 对 STM32 开发支持更完善,独立工具灵活、流程协同好,启动和性能有优化,但新老版本适配、新特性学习有成本,稳定用还得实际多磨合 。
一、对 STM32CubeIDE 之前版本特点的总结
早期版本集成的 STM32CubeMX 配置器和代码生成器具有强大的功能,例如其功耗和时钟树分析功能,让开发者能够在项目初期就精准把握系统的功耗情况以及时钟配置,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图形化界面,开发者可以轻松配置微控制器的引脚排列、解决冲突,设置硬件外围设备和中间件,还能利用向导自动执行特定计算,完成时钟树的配置,这对于初学者和有经验的工程师都非常友好,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
同时,它基于 Eclipse 框架,继承了 Eclipse 的一些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利用 Eclipse 丰富的插件生态,拓展开发功能。而且,STM32CubeIDE 还集成了部分 STM32CubeProgrammer 的功能,是一个功能较为全面的 “多合一” 开发工具,支持从超低功耗 STM32L0 到高性能 STM32H7 的 800 多款搭载各种 Arm®Cortex®-M 32 位内核的 STM32 微控制器,覆盖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二、新版本可能的改进变化
1. 性能提升 :将 STM32CubeMX 和 STM32CubeIDE 分开,回归 STM32CubeIDE 编辑 / 编译 / 调试等核心功能,有望解决之前集成后出现的性能低下问题。独立工具的打造,可有效提升代码开发的灵活性。例如,专门为代码开发打造的独立工具,能让开发人员在代码编辑过程中更加流畅,减少卡顿现象,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2. 可更新性增强 :用户可以将任何版本的 STM32CubeIDE 与任何版本的 STM32CubeMX 搭配使用。这一改进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版本的工具,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提升了操作的灵活性。这个至少不用那么频繁的更新整个系统,只更新项目需要的那一部分就行,还是能省不少时间的。
3. 项目类型灵活性增加:STM32CubeIDE 用户还可利用 STM32CubeMX 生成的 Makefile 项目和 CMake 项目,以获得额外的项目灵活性。这个功能还是和最近提到的clang编译器的引入有关系,可以自由选择GCC或者clang,队医cubeIDE的性能提升,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过具体执行效果还需要实际下载运行一下。等到点就去尝鲜了。
4. 跨操作系统稳定性改善 :集成方式系统比较复杂,在 Linux 系统上稳定性较差,新版本的独立设计或许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因为这个主要是版本兼容性的测试还补充分,降低复杂性还是有助益的。
三、新版本更新可能需要的新改进
1. 加强互操作机制的优化:两个工具实现互操作的方式将与 IAR EWARM、Keil MDK-ARM 和 STM32Cube for VS Code 相类似,如果能够互相无缝导入,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2. 增强对旧项目的支持 :新版本需要增强对旧项目的支持,提供更好的项目迁移方案,确保旧项目能够顺利在新版本环境下运行,或者提供更多的项目设置选项,让开发人员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是否更新项目。
四、改进对操作习惯的不利影响
1. 工具切换成本增加 :之前在 STM32CubeIDE 中可直接使用 STM32CubeMX 的配置功能,现在需要在两个独立工具间切换操作。现在则需要先打开 STM32CubeMX 进行配置,然后再切换回 STM32CubeIDE,这无疑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时间成本,对于追求高效开发的工程师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效率。
2. 学习成本上升 :对于习惯了旧版本集成操作方式的开发人员,需要重新学习两个独立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流程。
五、新的变化前先立个截图,这个里面的cubeIDE组件里有cubeMX的功能,那么新的2.0版本下载后,再对比一下。看变化过程的进度,

六、对未来更新版本的建议
- 持续优化性能: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项目规模的日益增大,对开发工具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版本应持续优化编译速度、内存占用等性能指标,确保在处理大型项目时,开发工具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这次分离两个软件,应该是做了减法,那么对应对于编译效率等,应该可以有所期待。
- 支持更多新的硬件和技术 :STM32 系列不断推出新的微控制器和技术,开发工具也应及时跟进,支持更多新的硬件特性和接口,为开发人员在使用最新 STM32 产品进行开发时提供全面的支持。例如,对于新的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等,能够在开发工具中方便地进行配置和使用。单独的CubeIDE侧重于编译和项目开发,那么原来使用cubeMX导入软件包和硬件配置的习惯,可能需要比较彻底的改变。希望能够不减少扩展性的情况下,实现这个了理想的优化。
- 持续优化性能: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项目规模的日益增大,对开发工具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版本应持续优化编译速度、内存占用等性能指标,确保在处理大型项目时,开发工具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这次分离两个软件,应该是做了减法,那么对应对于编译效率等,应该可以有所期待。
- 支持更多新的硬件和技术 :STM32 系列不断推出新的微控制器和技术,开发工具也应及时跟进,支持更多新的硬件特性和接口,为开发人员在使用最新 STM32 产品进行开发时提供全面的支持。例如,对于新的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等,能够在开发工具中方便地进行配置和使用。单独的CubeIDE侧重于编译和项目开发,那么原来使用cubeMX导入软件包和硬件配置的习惯,可能需要比较彻底的改变。希望能够不减少扩展性的情况下,实现这个了理想的优化
在 2025 年 11 月的STM32CubeIDE 2.0 版本中, STM32CubeMX 将不再集成到 STM32CubeIDE ,结合其他的相关变化,探讨与分析如下。
一、STM32CubeIDE 之前版本特点
STM32CubeIDE 自推出以来,凭借其整合 STM32CubeMX 的特性,为开发人员带来了诸多便利。
早期版本集成的 STM32CubeMX 配置器和代码生成器具有强大的功能,例如其功耗和时钟树分析功能,让开发者能够在项目初期就精准把握系统的功耗情况以及时钟配置,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图形化界面,开发者可以轻松配置微控制器的引脚排列、解决冲突,设置硬件外围设备和中间件,还能利用向导自动执行特定计算,完成时钟树的配置,这对于初学者和有经验的工程师都非常友好,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
同时,它基于 Eclipse 框架,继承了 Eclipse 的一些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利用 Eclipse 丰富的插件生态,拓展开发功能。而且,STM32CubeIDE 还集成了部分 STM32CubeProgrammer 的功能,是一个功能较为全面的 “多合一” 开发工具,支持各种 STM32 微控制器,覆盖了广泛的应用场景。
使用的这些版本就像一个全家桶,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一站式解决问题,所以都集成到一个功能很多的大型软件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虽然有系统大,在低性能电脑上运行慢等问题,但是还是比较好用的。而且,也沿用了插件下载等功能,还是性能很好的。更新前最后的CubeIDE做一个截图,这里还是把cubeMX作为一个部分集成了的。等新版下载后,做一个对比。
二、新版本的改进变化
性能提升 :将 STM32CubeMX 和 STM32CubeIDE 分开,回归 STM32CubeIDE 编辑 / 编译 / 调试等核心功能,有望解决之前集成后出现的性能低下问题。独立工具的打造,可有效提升代码开发的灵活性。例如,专门为代码开发打造的独立工具,能让开发人员在代码编辑过程中更加流畅,减少卡顿现象,从而提高开发效率。换言之就是软件规模小了,玉兴更快。
可更新性增强:用户可以将任何版本的 STM32CubeIDE 与任何版本的 STM32CubeMX 搭配使用。这种可自由搭配的方式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项目类型灵活性增加:STM32CubeIDE 用户还可利用 STM32CubeMX 生成的 Makefile 项目和 CMake 项目,以获得额外的项目灵活性。这个部分可能是更具有想象力的部分,也就是一直支持的编译工具可以更多,如最近提出的clang编译器,应该也会逐步纳入其中。增强对旧项目的支持 :使用较新版本的 STM32CubeMX 打开现有项目时,可能会导致项目更新,这可能会给一些依赖旧版本项目结构和配置的开发人员带来困扰。因此,新版本需要增强对旧项目的支持,提供更好的项目迁移方案,确保旧项目能够顺利在新版本环境下运行,或者提供更多的项目设置选项,让开发人员能够根据需求选择是否更新项目。
三、改进后可能的不利影响
工具切换成本增加 :之前在 STM32CubeIDE 中可直接使用 STM32CubeMX 的配置功能,现在需要在两个独立工具间切换操作。例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需要修改某个引脚配置,以前在一个界面即可完成,现在则需要先打开 STM32CubeMX 进行配置,然后再切换回 STM32CubeIDE,这无疑增加了操作步骤和时间成本,对于追求高效开发的工程师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效率。
学习成本上升 :对于习惯了旧版本集成操作方式的开发人员,需要重新学习两个独立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流程。例如,如何正确地在 STM32CubeMX 中生成适合 STM32CubeIDE 的项目,如何在两个工具之间进行数据传递和同步等,这可能会在短期内降低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对未来更新版本的建议
提供更多个性化设置选项 :不同开发人员有不同的开发习惯和需求,希望未来版本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设置选项,例如界面布局、快捷键设置、代码风格等,让开发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开发环境,提高开发的舒适度和效率。
持续优化性能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项目规模的日益增大,对开发工具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版本应持续优化编译速度、内存占用等性能指标,确保在处理大型项目时,开发工具依然能够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两个软件分开有利有弊,集成调用方便,分开互不影响。
相信国内的大多数单片工程师都是从stm8或者stm32入门的,stm32的培训机构出的教材也大多数是基于stm32来做的教材,可以说除了当年的C51,就是stm32F103了。 从用于的开发工具来说,无疑Keil是大多数工程师的必用IDE工具。 STM32CubeIDE从当年开发出来后,使用的工程师可能不多,因为开发出来后,他对系统的资源要求高,启动比较慢等。但是最近几年ST加大了对他的开发,特别是他的stm32cube库增加,再加上现在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强大,所以使用的人又慢慢的多起来了。 然后STM32的产品线越来越丰富,再加上了MPU的参与。所以STM32CubeIDE所需要资源或者说需要的适配是越来越多,因此对他的维护可以说是会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每加入一款MCU或者MPU的代码,就得做全功能的测试。 目前ST也添加了对VScode插件的支持,使得STM32CubeMX配置生成工程,使用vscode来做代码编辑,工程师的效率是非常的高。 再加上STM32CubeIDE的代码提示一直是他的短板,而要加入最近非常火的AI代码辅助编程,那STM32CubeIDE那也必须是跟上脚步的。 我想,在以上的描述中,那么把STM32CubeMX与IDE分离出来,一来是降低维护成本,提速版本更新的速度,二来是必须添加第三方插件的辅助,来提升用户对STM32CubeIDE的亲和度,给用户更加好的体验。
作为一名资深ST粉丝也经常使用CUBE IDE 和CUBEMX,对我个人而言其实我并不在乎两者是否分家等等。我最在乎的是在创建工程或者进行配置时候或者加载组件的时候的卡顿问题。通常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去加载和下载库(网络问题不谈)。所以我希望在未来的版本更新中(功能已经很强大了),ST可以将中心稍微侧重到一点用户的体验问题上。 谢谢
国内很多单片机工程师从 STM8 或 STM32 入门,Keil 是常用的IDE。STM32CubeIDE 早期因资源要求高、启动慢,使用的人不多。但近几年 ST 加大开发,STM32 产品线丰富,还加入 MPU,其维护成本上升,每加一款芯片代码就得全功能测试。如今 ST 支持 VScode 插件,STM32CubeMX 配 VScode 能提升工程师效率,且 STM32CubeIDE 代码提示是短板,需跟上 AI 代码辅助编程潮流。将 STM32CubeMX 与 IDE 分离,既降低维护成本、加快版本更新,又能借第三方插件提升用户体验。对初学者,集成 IDE 尚可;对大佬,分开使用各软件专注领域更佳。以前 STM32CubeIDE 集成度高,但对电脑要求高,代码提示弱。期待更新后的 STM32CubeIDE 能增加 AI 代码提示、补全、注释等功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STM32CubeIDE 2.0希望首先就是不要基于Eclipse,Eclipse性能差,速度慢。
然后就是增加AI协助代码编写,更方便。
我是今年才开始接触单片机开发,之前使用都是同事配置好的Linux系统下开发纯软件,今年原本是自己想要开发一些小玩意儿,从F103开始入手STM32,然后恰巧公司有项目,需要基于STM32H750开发,为了避免版权问题,选择了STM32CubeIDE作为开发IDE。因为之前使用的是Qt Creator作为开发IDE。第一次接触STM32CubeIDE时候的第一感觉就是,为什么调用函数的时候没有自动补全,MX配置好后,为什么我写的代码没了Σ( ° △ °|||) (后来才知道要写在规定的注释之间,否则会被刷掉);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感觉。
现在上手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对于MX配置很多时候还需要请教同事,程序编辑部分的操作倒是是熟悉很多了。今天看到帖子说2.0要出来了,其实IDE和MX分开两个程序也是挺好的一种处理,这样IDE就不需要兼顾太多MX的风格,有更大的修改优化空间。很期待能快点用上新版本。作为一个工业软件工程师,我对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哈哈哈,虽然对于选择开发框架等影响产品的东西时候,还是充满了保守性。
也期待STM32CubeIDE越来越强大
使用cubeIDE编写代码最主要还是可以和cubeMX联动,配置引脚功能非常方便,可以直接配置完生成代码,比标准库去一个个写初始化方便很多!而且2.0性能进步很大,调试起来恨得心应手。stm32用起来最舒服的点就是生态特别强大,一些官方的板子还可以直接根据板上配置选择特定引脚,不用一个个去查原理图,十分方便。
在用vscode+keil+STM32CubeMX ,STM32CubeIDE 还没尝试你就要拆分了。
1.CubeIDE 和CubeMX都一直在用,分开CubeIDE的包会更小,更方便和灵活。期待2.0版本。
2.CubeMx是必须要有的,CubeIDE和其他编译环境会混合用,对于用户来说,分开后,选择性大,应用更灵活,编译更稳定。
3.CubeIDE 应该设计的更符合用户调试需求,比如tab填充之类,去掉Cubemx,增加更容易,更方便调试的功能(借鉴VSCODE),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有吸引力,那应用肯定会更广泛,超过keil。
4.当前使用的是1.81.1版本,也挺好使的。暂时的缺点就是包大,期待更新2.0版本。
5.现在是可以没有IDE,不能没有cubemx。期待官方在这两个软件方便使用上,更新更多的惊喜。最终还是得好使才能被认可哇。
IDE 就应该瘦身,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功能。最好专注提升下 GCC 编译性能,比肩 armcc 和 iarcc 才好。 另外 cube 包的示例也需要同步更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