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接触到STM32F7,可能会有个疑惑,为什么0地址变成了ITCMRAM的起始地址。系统复位还是从地址0处开始执行吗?如果是,那这似乎看起来是冲突的。实际上,STM32F7是基于Cortex-M7内核,而Cortex-M7和Cortex-M3/M4的复位序列有些不一样。本文中,将针对这个问题做详细讲解。 STM32F4的复位序列 STM32F4基于Cortex-M4。对于基于Cortex-M3/M4的芯片,复位后总是从0x00000000地址处,取主堆栈指针(MSP)的值,从0x00000004处,取出PC的初始值(这个值是复位向量),然后从这个值对应的地址处取指。 ![]() 这两个值,就是中断向量表里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项的值。 ![]() 在Cortex-M3/M4里,复位后默认中断向量表在0地址开始的位置。之后,可以通过修改VTOR寄存器的值,重定位中断向量表。在IAP的应用中,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如下图: ![]() 上电复位,先执行IAP程序。此时用到的是位于0地址处的IAP程序的向量表(虽然图中说此时VTOR的值等于0x08000000,实际上,因为ST提供了存储器地址重映射的功能,通过boot引脚的配置,已经将0x08000000处的存储空间重映射到了地址0处,所以0x08000000和地址0x00000000处开始的存储空间是同一块物理空间,其内容当然也是一样的。所以不用修改VTOR的值,VTOR=0也是一样的)。言归正传,上电后,先从IAP复位中断程序开始执行IAP程序,执行完IAP程序后,需要跳转到用户程序,这时就需要将向量表重定位到用户程序的向量表位置(修改VTOR寄存器的值到用户向量表的起始地址)。 这是M3/M4的情况,STM32F7之前的所有芯片都是一样的。 STM32F7的复位序列 前面讲的那些情况,在STM32F7中就有些不一样了。在ARMCortex-M7的GenericUserGuide中,有一段如下描述:“Onsystemreset,thevectortableisattheaddressconfiguredaTImplementaTIon,typically0x00000000.”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M7中,复位后向量表的位置不是固定在0地址处,而是可以由各个芯片厂商自己定义。 对于STM32F7来说,它是由BOOT_ADD0[15:0]和BOOT_ADD1[15:0]这两个opTIonbytes决定的。 ![]() Boot脚=0时,由BOOT_ADD0[15:0]的值决定,ST默认值为0x00200000。这是ITCM-FLASH的起始地址(通过ART加速器,访问FLASH); Boot脚=1时,由BOOT_ADD1[15:0]的值决定,ST默认值为0x00100000。这是systemBootloader的起始地址。 *如果对BOOT_ADDx写入的地址值超出了存储器映射的范围或者到了保留地址空间,系统将自动转为下面的值: BOOT_ADD0=0x00200000; BOOT_ADD1=0x00000000(和出厂时ST默认的值0x00100000不一样) 也就是说,只要你配置好了bootaddress,stm32F7芯片的硬件会自动修改向量表的偏移地址寄存器VTOR,使之与bootaddress相匹配。不需要再通过软件修改VTOR寄存器。 回到本文开始的那个问题。对于STM32F7来说,默认状态下,复位后它并不是从0地址开始执行,而是从0x00200000或者0x00100000开始执行,所以与ITCM-RAM从0地址处开始并不冲突。如果你非要将向量表放在0地址开始的位置(修改VTOR寄存器),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是,如果你还要在ITCM-RAM里面跑别的程序的话,就要注意向量表不要与其他程序的地址重叠了。 |
有STM32F4倒车雷达响应例程吗?
STM32F429I倒车雷达响应
STM32F723ZET6使用ADC捕获标准正弦波并通过USB主动上报,正弦波重新拟合后存在凹陷峰?
STM32多通道FFT运算异常
在其他电脑上编译成功没有错误并且能够烧录,换了电脑之后编译出现一堆错误,并且不能烧录程序
SD卡初始化第一次初始化后再次初始化时会失败。
STM32F769是否可以部署边缘AI
串口重定向接收不同
关于三轴陀螺仪 I3G4250D
经过光耦之后,脉冲计数功能为啥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