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简介 在之前的文章《stm32 串口详解》中,我们讲解了串口的基本应用,使用串口中断接收数据,串口中断发送回包(一般可以使用非中断形式发送回包,在数据接收不频繁的应用中。串口接收中断保证串口数据及时响应,使用非中断方式发送回包即可)。 除了上述两种场景,还有一种应用场景:串口接收数据长度位置,频率未知,不要求实时处理的场景。如果采用上述方案,接收一帧数据立即处理,那么在处理的时候来的数据包就“丢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缓冲队列来解决这个问题。 02、缓冲区 缓冲区看名字就知道,是缓冲数据用的。实现缓冲区最简单的办法时,定义多个数组,接收一包数据到数组A,就把接收数据的地址换成数组B,每个数据有个标记字节用于表示这个数组是否收到数据,收到数据是否处理完成。 上述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但有缺点: ①缓冲数据组数一定,且有多变量,代码结构不太清晰。 ②接收数据长度可能大于数组大小,也可能小于数组大小。不灵活,需要接收数据很长时容易出错,且内存利用率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环形缓冲区。 环形缓冲区就是一个带“头指针”和“尾指针”的数组。“头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读的数据,“尾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写的缓冲空间。通过移动“头指针”和“尾指针”就可以实现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在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读取环形缓冲区的数据仅仅会影响“头指针”,而串口接收数据仅仅会影响“尾指针”。当串口接收到新的数组,则将数组保存到环形缓冲区中,同时将“尾指针”加1,以保存下一个数据;应用程序在读取数据时,“头指针”加1,以读取下一个数据。当“尾指针”超过数组大小,则“尾指针”重新指向数组的首元素,从而形成“环形缓冲区”!,有效数据区域在“头指针”和“尾指针”之间。如下图 ![]() 如上面说的,环形缓冲区其实就是一个数组,将其“剪开”,然后“拉直”后如下图 ![]() 环形缓冲区的特性 1、先进新出。 2、当缓冲区被使用完,且又有新的数据需要存储时,丢掉历史最久的数据,保存最新数据。 03、代码实现 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很简单,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接口即可。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环形缓冲区
当我们发现环形缓冲区被“冲爆”时,也就是缓冲区满了,但是还有待缓冲的数据时,只需要修改RINGBUFF_LEN的宏定义,增大缓冲区间即可。 环形缓冲区的初始化
主要是将环形缓冲区的头,尾和长度清零,表示没有任何数据存入。 环形缓冲区的写入
这个接口是写入一个字节到环形缓冲区。这里注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修改为一次缓冲多个字节。并且这个做了缓冲区满时报错且防止非法越界的处理,大家可以自行修改为缓冲区满时覆盖最早的数据。 环形缓冲区的读取
读取的话也很简单,同样是读取一个字节,大家可以自行修改为读取多个字节。 04、验证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上面的代码可行性。 串口中断函数中缓冲数据
在主循环中,读取缓冲区的数据,然后发送出去,因为是简单的demo,添加了延时模拟CPU处理其他任务。
验证,间隔100ms发送数据。 ![]() 结果显示没有出现丢包问题。如果你的应用场景串口通信速率快,数据量大或处理速度慢导致丢包,建议增大RINGBUFF_LEN的宏定义,增大缓冲区间即可。 |
【下载有礼】STM32 Finder华为应用商店正式上线!移动选型工具助力开发效率升级
【2025·STM32峰会】GUI解决方案实训分享5-调通板载的NRF24L01 SPI接口并使用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发送和接收)
【2025·STM32峰会】GUI解决方案实训分享2-编译运行TouchGFX咖啡机例程(含桌面仿真)
实战经验 | Keil工程使用NEAI库的异常问题
STM32 ISP IQTune:真正零门槛的免费ISP调整软件
【经验分享】STM32 新建基于STM32F40x 固件库的MDK5 工程
意法半导体MCU双供应链策略,打消中国客户后顾之忧
2024意法半导体工业峰会:赋能智能电源和智能工业,构筑可持续未来
ST推出灵活、面向未来的智能电表通信解决方案,助力能源转型
意法半导体 x Qu-Bit Electronix: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声音合成革命